攜手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(zhàn)
編輯:中國經濟網 來源:百家號 更新于:2023-8-4 閱讀:
今年以來,受全球經濟疲軟、地區(qū)沖突頻發(fā)、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影響,全球糧食價格一路攀升。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,7月以來全球大米價格已達11年來最高水平,并且還有進一步上漲的趨勢。不少人擔憂,全球糧食安全危機恐再次加劇。
主要糧食價格上漲
7月17日,俄羅斯宣布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效力中止,引發(fā)國際社會廣泛關注。
自烏克蘭危機2022年2月升級以來,俄羅斯和烏克蘭經黑海港口的農產品出口受到干擾。2022年7月22日,在土耳其和聯合國的斡旋下,俄烏雙方簽署了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,以確保雙方的糧食和化肥順利進入國際市場。該協議在2022年11月、今年3月和5月三度延長,于7月17日到期。
黑海運糧協議影響多國糧食進口。據聯合國估計,自2022年7月簽署以來,該協議允許超過3200萬噸糧食大宗商品從烏克蘭黑海的3個港口出口到45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該協議稱為全球糧食安全的生命線。在糧食生產和供應受到地緣沖突、氣候變化、能源價格等因素干擾之際,該協議曾幫助糧食價格下降超20%。
此次俄方拒絕延長協議,攪動了全球糧食市場。消息公布后,玉米、小麥和大豆等全球主要糧食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計,俄羅斯退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,可能會使全球糧食價格上漲10%至15%,該組織表示仍在繼續(xù)評估局勢。
與此同時,極端氣候等因素正在增加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。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,東南亞地區(qū)今年4月以來出現持續(xù)高溫干旱天氣,泰國、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國下調年內大米出口量預期。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,全球大米產量可能在2023年創(chuàng)下20年來的新低。
干旱不僅會導致糧食減產,更為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提供了支撐。今年以來,與惡劣天氣相關的事件已經推高了部分農產品的價格。例如,糖和可可期貨上漲了20%以上,受飼料價格影響,豬、牛等牲畜價格也大幅走高,美國牛肉產品價格上漲超30%。
黑海運糧協議擱淺和極端天氣事件影響,只是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困局的縮影。世界糧食計劃署中東、北非和東歐地區(qū)主任弗萊舍表示,全球正面臨現代最嚴重的糧食安全危機。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,2023年全球將有超過3.45億人處于危機級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,其中4300萬人距離饑荒只有一步之遙。該機構去年向全球逾1.58億人提供了糧食援助,人數多于以往任何一年。
糧食體系亟待轉型
“全球糧食體系‘已崩潰’,弱勢群體付出了代價,必須改變糧食生產和消費方式。”古特雷斯近日發(fā)出警告。
上篇:
下篇: